26省市公布2023年医改重点!
岁末年初,全国多省(市、自治区)已相继公布了2023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在医疗健康领域,防重症、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、医保支付方式改革、药品和耗材带量采购、县医院升级、慢性病健康管理等内容频频出现,同时也将成为2023年影响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云南
《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》指出,明年将加快健康云南建设。建好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,实施“百县工程”持续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,壮大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队伍,建设省优、县强、基层稳定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促进“三医”协同发展和治理。加快中医药、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。扎实抓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,细化落实国家“乙类乙管”总体方案,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,做好重点人群服务保障,着力保健康、防重症,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稳定。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,全面完成“双提升”工程。
北京
《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》指出,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。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“乙类乙管”,科学开展疫情监测评估,精准实施分级分类防控,着重做好老年人等重点群体防疫保障,全力加强重症防范救治,有效维护社会生产生活正常运转。
加快制定实施新一轮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行动计划,着力优化医疗资源布局,提升医疗救护设施配备,完善分级诊疗机制,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和全科医生培养力度,加强乡村医疗队伍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,发挥家庭医生作用,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,拓展互联网医疗应用,加强中医药传承和作用发挥,推动新型疫苗、新药等科研成果有效应用,广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,深化爱国卫生运动。
天津
《天津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提出,加快建设第三中心医院东丽院区等项目,推进部市共建8个专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,争取获批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、国家中医医学中心。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,建成100家标准胸痛救治单元。建立药品耗材应急会商保障机制,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和区域医共体建设,推广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模式,深入实施重点人群健康提升和慢性病防治等行动。
加快打造京津冀特色细胞谷,推进现代中药创新中心、中国医学科学院细胞产业转化基地等平台建设,实施中电云脑健康医疗大数据、劲风生物免疫肿瘤细胞治疗等重大项目。加快打造生物制造谷,推进生物制造产业园、中科复星生物产业基地等一批项目建设。支持海工装备集聚区申报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。在信创、先进材料、生物技术、细胞科学、脑机交互等领域转化一批科研成果,培育发展未来产业。扩大汽车、大型设备、新能源设施和医疗器械租赁集聚优势。
河北
《河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提出,2023年,推进疾控体系改革,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壮大中医药产业集群。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。认真落实国家新阶段疫情防控政策,着力保健康、防重症,积极推进分级分类诊疗,加快医疗救治资源扩容和药品储备,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健康服务,强化全人群免疫接种,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资源支持力度,加强健康知识科普宣传,保障群众就医用药,守护人民生命健康。
内蒙古
据《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》显示,2023年,内蒙古自治区将办好43件民生实事。其中包括,开展低保家庭适龄妇女免费“两癌”筛查,对确诊患者当年给予每人1万元救助。建设京蒙合作医院43家,打造紧密型医共体20个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。旗县二级综合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77个,三级综合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33个,三级中(蒙)医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30个,实现呼包鄂乌四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。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供给,重点人群覆盖率提高到78%以上。开展过敏性鼻炎综合防治。
山西
1月19日,《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》发布,其中提出,2023年山西将持续深化医改,促进医保、医疗、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,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,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,梯度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,推动县级三类医疗机构能力提升。实施百县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计划。扎实推进爱国卫生运动。优化人口发展战略,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,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,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。
辽宁
据《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》显示,加快医大一院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、盛京医院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推动省级各类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构建紧密型医联体、医共体,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。深化公立医院改革,规范民营医院发展。创新医防协同、医防融合机制,建设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。加强中医院智慧化建设,打造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,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。
吉林
据《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》显示,2023年,将救助白内障、血友病、肿瘤、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困难患者1200名以上。争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尽快获批,加快推动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,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向基层延伸。统筹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,推动多层次医联体建设和县域医共体建设,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。积极发展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。扎实推进“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”院校培养。
落实中央优化疫情防控政策,稳妥有序实施“乙类乙管”,统筹调度医疗救治资源,加强医疗物资供应保障,有序推进重点人群健康管理,全力以赴进行重症救治,切实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,开展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攻坚行动,着力保健康、防重症,确保平稳转段,顺利渡过流行期。
上海
据《上海政府工作报告》显示,上海将深入推进健康上海建设。深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,推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,加快高水平医院“一院多区”建设,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能力标准化工作,打造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标杆机构。优化医保支付与药品集中采购协同机制。实施新一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动计划,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创新医防协同、医防融合机制。加快打造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。
浙江
《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》指出,2023年,浙江将开工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;新建ICU床位3000张;新改扩建规范化村卫生室(社区卫生服务站)500个;长期护理保险、惠民保参保人数分别达1750万人、2500万人,惠民保赔付率达75%;为130万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,为110万高危人群筛查大肠癌。
安徽
《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提出,明年安徽将,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体系建设。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开展合作办医,加快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。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,规范发展民营医院。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,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。促进医保、医疗、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,推动疾控体系改革。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。精心实施新冠病毒感染“乙类乙管”,加强药物和疫苗研发应用,扩容升级医疗资源,提升救治能力,着力保健康、防重症。实施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专项行动,推进中医药跨学科科技攻关取得突破,推动“北华佗、南新安”传承创新,支持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,成为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“桥头堡”。
福建
《福建省政府报告》指出,加快健康福建建设。着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,提升重大疫情防控、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水平,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;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。着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,持续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,加快建设国家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。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,把更多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,继续实施“千名医师下基层”活动,接续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“三个一批”项目,稳定乡村医生队伍。
着力加快“三医一张网”建设,加强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,优化双向诊疗协同服务。着力推动中医药深度融入医改,加强闽派中医药特色方药挖掘、特色技术传承,培育壮大中医药特色专科,打响福建中医药品牌。着力降低生育、养育、教育成本,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。
广东
《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加快健康广东建设。加快创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,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组建人财物一体化管理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,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提速扩面,促进医保、医疗、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。
建设全国医疗卫生高地,谋划打造成规模、上水平的综合性医疗基地,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,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、省中医院获批建设国家医学中心,推进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粤港澳医疗合作项目建设,打造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。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,有效增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。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,完善妇幼健康、职业健康、老龄健康、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。
广西
《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提出,推进健康广西建设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更大程度扩容和下沉,加强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和引进,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保障机制。深化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,推进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,加大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力度。
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,稳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。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。加快建设3个国家级和4个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,推进国家(广西)公共卫生中心等项目,支持上思县建设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。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。开展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。
海南
《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指出,推进健康海南行动暨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行动,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80岁。开工建设省老年医疗中心一期、博鳌研究型医院二期、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等项目,建成省公共卫生中心、省妇产科医院,加快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。启动实施全球“全健康”海南示范项目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,实现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整合到位、正常运转。从软硬件、标准化方面系统谋划全省村级卫生室建设,弥补基层卫生短板。全省推广“2+3”健康服务包。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,建设黎医苗药体验区项目。
重庆
今年,《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提出,下一年重庆将,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,支持“两群”地区创建三级医院。深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,扩大药品、耗材集采范围。开展健康县区建设,深化医务人员“县聘乡用”改革。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,创建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。健全公共卫生体系,建设市级重大疾病防治中心,推进等级疾控中心和等级精神卫生中心建设,开展爱国卫生运动。
四川
《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提出,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。高标准建设国家医学中心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、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,建成10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。争创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。在重点地区启动实施结核病防治专项行动,切实保障群众健康。深化“三医”联动改革,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。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。举办第七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。完成100万农村适龄妇女“两癌”免费筛查。
陕西
《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》指出,推进健康陕西建设。围绕“保健康、防重症”优化新冠病毒感染防治举措,认真落实“乙类乙管”实施方案,扩容提升、优化配置医疗资源,提高分级接诊救治能力和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水平,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。加强重点传染病、地方病、慢性病防治,加快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,做大做强“秦药”品牌。全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,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,建好乡镇(街道)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,细化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政策,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,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。
甘肃
《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》指出,2023年甘肃将,优化提升医疗服务。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建设。推进国家级重点专科、优势学科、疑难病诊治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提升省市县医院服务水平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。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,加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慢性病健康管理。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优势,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。
青海
《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2023年青海,全方位推进健康青海建设。健全公共卫生、传染病监测防控、应急响应体系,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,创新医防协同、医防融合机制。深化“五医”联动改革,加快推进高原医学研究中心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增效,持续实施青南和环湖支医行动,促进中藏医药传承创新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,增加农村和边远地区医疗资源,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。
宁夏
《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》指出,实施医疗健康保障工程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深入推进分级诊疗,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,启动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实施银川市人民医院扩建、中卫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,推动8家城市医疗集团和14家县域医共体一体化运行,县内就诊率达到90%以上,年内实现急诊急救“五大中心”县域全覆盖,两年内实现三甲医院市级全覆盖。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,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提高到60%,将贫困患者大病保险起付线由平均9000元降低到3000元、年度最高救助金额统一提高到16万元,将低保边缘人口和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救助起付标准分别由2万元、3万元降低到3000元、7000元。
湖南
《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,提升基层医疗水平,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推进医联体建设扩面提质,建设一批县域医疗次中心,发展壮大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队伍。提升区域医疗水平,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,打造一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,不断满足重大疾病防治需要。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,创新医防协同、医防融合机制,补齐检验检测、应急处置等短板,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。
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。深化医保支付方式、医药供给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,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。健全生育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,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。坚持医养康养结合,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。提高食品药品全过程全链条监管能力,确保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。统筹城乡医疗资源,重点解决好农村地区就医用药保障问题,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,实现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全覆盖。
河南
《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到,做好新冠病毒感染“乙类乙管”各项工作,强化医疗物资和救治力量保障,加强基层防疫能力建设,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健康。加快建设省公共卫生医疗中心。创建国家医学中心。加快1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、15个省医学中心建设。推动各县市综合医院、中医院、妇幼保健院全部达到二级医院标准。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。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,建强重大传染病检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、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、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,建设体育河南。
山东
《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,创建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,深化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,建好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。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,扩大疾控中心改革试点,优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。建设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示范市,推动线上复诊、医保支付、药品配送一体化发展。完成残疾托养服务2.4万人以上,建设“如康家园”300处。
抓好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。着力保健康、防重症,强化医疗救治服务,保障医疗物资生产供应,推进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,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。加强农村地区防疫能力建设。完善重症救治工作机制,重点做好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群体的健康管理,加强疫苗接种,确保顺利度过流行期,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。
贵州
《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》指出,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水平。确保疫情防控转段平稳有序。严格落实“乙类乙管”要求,保障药品、医疗设备供应,提高医疗物资储备规模,提升救治能力,全力做好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,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,确保见医、见药、见干部,确保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。
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。争取新增获批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,开工建设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,启动建设5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。“黔医人才计划”培训骨干人才300人,持续开展基层骨干医师培训和村医轮训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。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,稳步提高门诊待遇保障水平,持续开展医用耗材带量采购,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,推进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便民服务。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。加快各市(州)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传染病区建设,全面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管理标准化建设,加强居民健康管理和服务。
江苏
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,加强重大疾病防控。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专项行动,加快创建国家医学中心、国家和省区域医疗中心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,全面提升县级医院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。完善分级诊疗体系,规范紧密型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发展,提高基层首诊率。强化儿科、传染、精神等薄弱专科建设,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,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行动。
总体来看,2023医改重点聚焦在集采扩围、新基建、支付方式改革之上。医改专家徐毓才针对医改重点,对2023年医疗机构的形势进行综合研判分析,他表示:“由于国家总体上经济形势不好,财政必将很困难,尽管财政部也表态将继续加大县级即县级以下医疗事业的投入,但重点可能会放在解决疫情防控欠账上,包括疫苗、核酸、突发事件急救能力建设等方面已经发生的欠账上,而企图在其他方面得到支持的可能性不大。因此,医疗机构必须做好内部挖潜,深化改革,致力于创新,谋求生存与发展。”
同时他还表示,在医保监管与药品耗材集采常态化的形势下,医疗机构积极主动适应并做好DRG/DIP医保支付制度改革,形成以保证质量、控制成本、规范诊疗、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为核心的按病种分值付费和绩效管理体系。